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中小学教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期刊网收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教育专业期刊。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育教学学术交流,给一线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展示自己教育教学才能的平台,为评职晋级提供理论依据! 国内刊号:CN11-4299/G4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邮发代号:2-597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更多

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用心演绎精彩 还原课堂本色 ——政治课堂三部教学法
文章来源:《中小学教育》杂志官网 发表时间: 2018/4/8 阅读数:710

用心演绎精彩 还原课堂本色 ——政治课堂三部教学法

施敏捷

摘要:政治课堂高效离不开教师转变观念,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兴趣,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问和生物,用心去演绎,提高课堂效率,最终才能还原课堂的本色。

关键词兴趣;导问;思维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异常的乏味,学生缺乏“政治热情”。教师鉴于时间紧迫,往往单纯追求完成教学任务,一上课便摆开阵势,一讲到底。有时也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往自己预设的问题靠,学生疲于应付,这样的课堂形式上师生交流互动,但结果经常收效甚微。这样的堂课,让教师感觉课越来越难上,学生也觉得政治课没有丝毫的乐趣。而有些教师,授课形式上多种教学手段齐上阵,显得过于浮华,有些“哗众取宠”。那么,教师应该怎么组织课堂教学,才能给课堂增加亮色,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还原课堂“本色”?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落实好以下三部曲,即激发兴趣、引导问题、拓展思维,用心演绎去精彩,最终才能还原课堂本色,提高课堂效率。

1、激 “趣”。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兴趣则是源泉。学生对政治学科是否感兴趣 ,会影响对这门学科的投入度,影响他学习政治课程潜能。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如何让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喜欢上政治课?培养兴趣是关键。政治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让学生提不起精神。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就更需要我们教师“用有趣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笔者在讲授《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一目的时候,让学生走出课堂,课前组织学生对内容进行了预习,学生分组去市场,了解日用品的市场价格,然后让同学们课上交流调查结果。学生竟然发现了很多“经济现象”和规律:新款产品价格高,但时间长了大量上市后价格就低了;日用品价格时涨时落,有时一天都有几个价格;商品销售量有季节区别;商品价格上涨和下跌都有个限度等等。通过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争先发言,争先展示学习结果,课堂氛围热烈。

当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影视歌曲、历史典故、名人名言、新闻资料等等,选择其中一二,结合教学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从而启迪思维。

二、导 “问”。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政治课堂学生缺失学习主动性,发言有时不积极,更别说能提出有思想性的问题了。其实,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比单纯的回答教师的提问,更有利于活跃思维。然而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学生往往是“洗耳恭听”教师的讲解,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发问,整个课堂沿着教师预设的问题向前发展,学生缺乏思维的活力。因此,导“问”,就是要引导学生发问,让学生讲出内心的困惑,人人畅所欲言。

当前的政治课堂,学生不想问,不敢问,不会问。教师要开放课堂,打开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发现问题。对提问的同学要积极鼓励,而不是以“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问”来打击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过于简单的、甚至欠妥发问,教师要有耐心,要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

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技巧,可以从章节的标题和框目名称去考虑,这些往往是本单元的主题或者是要旨,学生自我设疑,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也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提出疑问,从而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再讲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时候,提出了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生可不可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党员可以有信仰吗?”在讲阶级关系时,学生提问“目前我们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属于哪个阶级?中学生是不是无产阶级?”学生的提问很有思考性,课堂教学也显得生动活泼。每一个问题都象火把一样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拓“思”。

“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展新的思维方式。”政治教师如果只是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停留于引导学生发问,而不去关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话,只能说教师把课上的很热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势必大大打折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源泉。

课堂上政治教师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创设情景,层层推进,环环设疑,由浅入深,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对教材知识做到游刃有余,灵活运用。笔者在讲商品这一内容的时候,先让学生进行判断。例如:商品是物品吗?商品是劳动产品吗?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通过三个判断,让学生感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列举你所知道的商品还有哪些?空气、水、学习成绩、个人荣誉、企业经营理念等等是不是商品?由具体的事物再到抽象的事物,判断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学生经过讨论、思考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的思维,判断一种事物到底是不是商品,归根到底落实在“商”这个字。“商”字基本的释义是“买卖,生意”,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通过引导学生不仅对概念一目了然,而且能够迅速准确的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品作出判断。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政治课充满了期待。

当然,教师拓展学生的思维,不能仅仅从一个维度去考虑问题,而应该从多个维度、寻找不同的方法和答案,进行发散式思维,特别是哲学常识部分的学习,要引导学生从正向和反向两个方面多思考问提,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拓宽思路,提高思维的品质。

总而言之,政治课堂的高效,学生固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学内容的实施,还是离不开教师的组织。要改变目前中学政治课堂的软环境,给沉闷的政治课堂增添乐趣,教师务必转变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兴趣,善于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