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中小学教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期刊网收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教育专业期刊。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育教学学术交流,给一线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展示自己教育教学才能的平台,为评职晋级提供理论依据! 国内刊号:CN11-4299/G4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邮发代号:2-597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更多

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途径初探
文章来源:《中小学教育》杂志官网 发表时间: 2021/6/21 阅读数:714

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途径初探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流传下来的传统知识和手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发扬途径。本文通过结合高职语文课本中的实例详细介绍了将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进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希望能对教师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语文教学方法网络平台

前言

中国拥有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立足于世界的基础。在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的当下,如何保障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承担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的责任,因此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合作也日益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发生交流、碰撞,也衍生出一些社会问题,如个别人忽视传统文化,盲目追捧欧美文化等。而语文教学则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人文特性,它与传统文化关系紧密。一方面,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工具,具有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的灵魂所在,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的,其对人们的思想、行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指导意义;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世界人民对中国的重视程度,使世界人民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3.1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内在需求
信息化时代,社会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使用,一方面给信息传播提供了巨大便利;另一方面拓展学生各类信息获取渠道,致使学生具有较大概率被不良思想腐蚀,内心滋生拜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思想,不利于高职学生正确三观形成,从而对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而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有效激发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深厚的人文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见,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3.2学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逐步渗透并科学推进传统文化的课程进度,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设计并实施科学前导性的课程项目,加强校园及课堂文化环境建设,以点带面,协同其他部门有效推进多项举措,全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3.3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传统文化教学也能够带动语文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通常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会感到枯燥,失去兴趣。而在高职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属于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教师通过对于文化背景、历史故事、帝王将相的讲解,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授课效果与课堂效率。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也可以带动学习成绩的提成和自身的发展。

如何有效推动传统文化和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融合

4.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培植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教师在高职语文课堂向学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时,首先应该以语文教材为蓝本,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奥,欣赏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体悟更丰富的品质精神,让传统文化启迪学生的智慧心灵,让语文教学在增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材《前赤壁赋》一课中,教师可以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搜集课文的写作背景和历史知识,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课件展示和学生的反复诵读,使学生能够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让学生真正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体悟他在矛盾中逐步走向成熟和洒脱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侧重向学生拓展传统文人在逆境中的精神,通过对不同文人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进行对比,突出苏轼这种旷达的精神,探究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格形成,为学生构建完整的传统文化意识。

4.2依托网络平台对教学形式进行拓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信息技术与工具也确实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有效助力。基于此,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基于学生与互联网的紧密联系,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大传统文化宣传的覆盖范围。或是直接在学校网站上开设传统文化专栏。网络教学平台同样可以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如在学习一些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资料,不限于视频、图片。或是开设网络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拓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有意识地搜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定期传输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学习。此外,还可以针对性地制作一些教育资源,如微课。在网络论坛上和学生就某一文化意象进行探讨交流,逐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3多多开展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仅在课堂上,更在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所以教师应当要多多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成立专门的传统文化分享小组,由小组成员互相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传统文化,并将之制作成海报、填写成歌曲或者排练成舞台话剧等;可以带领学生去集体观看戏曲表演、观赏国画展览等,并让学生在事后写观后感;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传统文化研究项目,让学生亲自去社会上做调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总而言之,传统文化要在实践当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而非只存在于书上的文字当中。

4.4结合民俗文化,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有许多流传至今依旧家喻户晓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者一片区域的人们所创造并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是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民俗文化是人们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们生存进取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生活技能。有许多民俗尽管只是神话故事、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但是它代表了文化创作背景下的历史情况、人们面对困难时的美好期望。从这些民俗的内容中不难看出,我们祖先的生活丰富多彩。虽然已经在科学的证明下发现有些民俗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这种风俗已经形成一种意识,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人们现在沿用这些民俗文化除了内心的美好祝愿之外,就是这个时代的人对祖先创造的风俗文化的喜爱。教师可以通过借助这些身边的民俗文化,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美感和传统文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具有相当重大的作用,不仅可以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还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所以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中能合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贡献出力量。
参考文献
[1]郭海凤.简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J].现代交际,2019,(13):206-207.
[2]张宪菊.高职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40.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