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中小学教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期刊网收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教育专业期刊。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育教学学术交流,给一线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展示自己教育教学才能的平台,为评职晋级提供理论依据! 国内刊号:CN11-4299/G4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邮发代号:2-597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更多

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例析描述地形特征能力培养策略 ——以“中国的地形”教学为例
信息来源:《中小学教育》杂志官网 发表时间: 2022/4/9 阅读数:808

例析描述地形特征能力培养策略

——以“中国的地形”教学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袁孝亭教授根据地理学的根本思想方法——从空间看待一切,提出了地理位置、地理分布、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联系等地理学科知识的五大核心概念,又以五大核心概念为线索,凝练出形成学习地理、解决地理问题的五大关键能力,其中一项是“综合分析、比较概括地理特征与差异的能力”,我将其简述为描述地理特征的能力。地形是组成地理要素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学会描述地形特征的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2011年版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地形学习的内容标准就有七条,涉及地形的内容标准还有14条,其中特别明确提出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的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等要求,即要求学生有描述地形特征的能力。

统观各地中考地理试题,都离不开对地形内容的考查,且分值不低。以乐山市为例,2021年试题,分值17分;2020年试题,分值19分;2019年试题,分值15分;三年分值统计说明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也得注重学生描述地形特征能力的培养。

从我们所使用的粤教版教材来看,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学用地图》下设的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让学生较为系统获得关于地形的基本知识,主要有两个要求,其一是让学生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即要学生从图上能读出海拔与相对高度、坡的陡缓、易形成河流地段、山地五种基本形态、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其二是让学生读懂分层设色地形图,即要学生判读地势起伏状况、识别不同的地形类型;七年级下册在关于大洲、地区、国家的学习过程中零散地学习不同尺度区域的地形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渗透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的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下专设一节“地形”,来系统地学习中国的地形;八年级下册又多以地形图来认识我国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因此教学“中国的地形”时是让学生掌握描述地形特征能力的最佳时机,教材的编排也为我们提炼描述地形特征方法提供了范本。下面就以“中国的地形”教学为例谈描述地形特征的能力的培养。

一、导入和复习

以南唐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诗句引入,激发学生质疑,我国大河为何多向东流。紧接着就复习地形、地势两个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地形基础知识。

二、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初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1.让学生读教材第20页图文,思考以下问题:(1)整体上看,我国地势哪里高,哪里低?(2)沿36°N剖面图,我国地势大致分几级?(3)找一找,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分别是什么山脉?(4)三级阶梯海拔大约是多少?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2.用以下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检查学生读图所得。(1)看第20页下图,可得出我国地势        低。(2)沿北纬36度从西到东穿越的地形区有            。(3)这些地形区在图中的颜色分别            。(4)看图例,这些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是    

        。(5)从海拔高度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3.补充中国沿32°N剖面图,再次强化对我国地势特征的认识。

三、再细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读出三级阶梯的海拔和主要地形,并填充第21页表。并回答我们生活在哪个阶梯呢?

四、小组讨论: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以教材第21页第2题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容易得出:西高东低的地势配合临海的位置,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降水。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是我国耕作业的主要区域性,西部的高原则以畜牧业的发展为主。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形成多种农业经营。使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假设我国地势东高西低,阻碍海洋暖湿气流向内陆推进,我国的气候就会比现在干旱,河流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水资源丰富。

五、出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重图,得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1.观察图,说一说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很容易读出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这样从地形类型构成的数量上可得出地形特征之一:地形多种多样。

2.再读图回答:我国五种地形类型,各占多少?哪一种比重最大?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那么中国的地形还具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将山区比重一算就可得出地形特征之二:山区面积广大。

3.小组讨论: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出示山区经济发展的有利、不利两组图片,让学生讨论得出山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并追问学生:多种多样的地形,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作用?从而让学生形成“多样的地形,不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的观点。

六、读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得出我国山脉分布的特征

1.让学生在图上把不同走向山脉圈出来,从而让学生体会“大小山脉纵横交错,定向排列”的特征。

2.再用“比一比看谁快”的活动,让学生:(1)找出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横断山东西方向的地形区;(2)找出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南北方向的地形区。让学生体会“其它地形镶嵌其中”即“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的特征。

七、用在地形图上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读图活动,完成我们主要地形的分布的学习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步骤,是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我国地形的过程、方法,从而总结出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第一,地势倾斜状况、起伏状况。典型描述用语“什么方向高,什么方向低”、“地势起伏大或小”。第二,地形类型的构成。从数量看是单一还是多样,“单一”描述为“以XX为主”,“多样”描述为“有XXXXXX地形,多种多样”。第三,多种地形条件下的主要地形分布。即地形类型的空间排列方式,描述为“什么地形在什么方位”。另外,看有无特殊地形,若有还得点出,例如喀斯特地形、黄土地形等,描述为XX地形广布;若为临海区域,得说出其海岸线状况,描述为海岸线平直或曲折。

在学生知晓了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后,出示七年级时已学大洲、地区或国家地形图,让学生再次体验如何描述地形特征,从而在头脑中固化描述地形特征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形成描述地形特征的能力。

360 百度